一、項目簡介
無人機業務,作為我國高科技產品“走出去”的重要代表,公司無人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了多款無人機產品,軍民結合的核心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目前的無人機,在國內外中小型無人機系統研制生產中均為首次實現,技術上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國際上具有先進性。憑借其優異的性能、合理的價格、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設計理念和資深的行業專家團隊,公司立志成為我國行業領先,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無人機行業知名品牌。
本項目共設計三條生產線,一期投資1億元。
二、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2.1 項目建設背景
2.1.1 產業背景
過去五年,國內外無人機的擴張速度都非常迅猛,產量及產值規模增速均在50%以上,到2018年全球無人機產量達到461萬架,產值增至81.7億美元。中國無人機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優勢產業,尤其是在民用無人機領域,在全球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市場占比超過70%。近5年來,國內涌現一大批無人機產業鏈相關企業,截至2018年企業數量達到5513家,銷量超過300萬架,市場規模超400億元,增速穩居50%高位,行業整體呈現高速發展狀態。
2.1.2 政策背景
1、《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實現無人機產業化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文件提出要大力推動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文件指出:“要推進干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边@為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指引。
2、《“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支撐無人機發展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對無人機及相關行業的發展作出了部署。
(1)提出大力開發市場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機、多用途飛機、特種飛機和工業級無人機。
(2)提出加快航空科研試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結構強度、飛行控制、電磁兼容、環境試驗等計量測試和驗證條件投入,加強試飛條件建設。
(3)提出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建設。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礎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掌握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術。
(4)提出大力發展高可靠性、長壽命、環境適應性強、標準化、低成本的航空設備和系統,實現適航取證。
3、江蘇省要求加強無人機在各領域的應用,做大無人機市場
2018年11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江蘇省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強調:要著力加強無人機在智能制造、安全生產、搶險救災、搜索營救、農林植保、電力巡檢、交通監控、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通過示范應用,培育做大市場。
《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強無人機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研制攻關,重點依托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聚焦民用無人機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傳感器等關鍵領域,著力攻關實時精準定位、動態場景感知與避讓、面向復雜環境的自主飛行、群體作業等核心技術;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人機交互,提高人機系統智能融合和集群自適應學習能力;推動小型化通用化載荷設備、高集成度專用芯片、長航時大載重/混合布局無人機研制。
- 2.1.3 基礎配套背景
2.2 項目建設必要性
- 2.2.1 響應政策號召,為江蘇無人機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 2.2.2 深度軍民融合,打造無人機領域軍民融合標桿
- 2.2.3 踐行科技強軍,為我國國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3 項目建設社會效益
- 2.3.1 增加產值,帶動稅收
- 2.3.2 研發投入,打造品牌
- 2.3.3 增加就業,吸引人才
隨著項目的推進,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和研發人才以及高技術生產工人,將增加直接就業崗位200個的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聯動就業。
三、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類及監管體制概述
3.1.1 行業分類概述
根據最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公司應歸類于“C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C3963 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
3.1.2 管理體制
1、中國民用無人機管理體制
我國民用無人機管理涉及民航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防科工局等部門。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包括適航管理、運行管理、空中飛行管理、駕駛員資質管理、使用管理、頻率管理等在內的民用無人機監管制度,制定和發布了一些規范民用無人機的民航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中國軍用無人機管理體制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軍用無人機研發體系日漸成形,軍用無人機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體系已基本建立。隨著無人機逐步成為全球熱點領域,各軍工集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紛紛進入無人機領域,開始探索中低端無人機產品及其應用,已初步形成以軍工企業、科研院所為主體,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等積極參與的無人機研發體系。
圖3-1:我國軍用無人機研發管理組織架構?資料來源:長江證券研究院,智匯行業研究院
3.2 無人機行業介紹及本項目定位
3.2.1 無人機的概念、分類及產業鏈情況
1、無人機的概念
無人機全稱“無人駕駛飛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它涉及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以及航空動力推進技術等,是信息時代高技術含量的產物。無人機價值在于形成空中平臺,結合其他部件擴展應用,替代人類完成空中作業。隨著無人機研發技術逐漸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無人機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除軍事用途外,還包括農業植保、電力巡檢、警用執法、地質勘探、環境監測、森林防火以及影視航拍等民用領域,且其適用領域還在迅速拓展。
2、無人機的分類
無人機根據不同場景、平臺、應用方式,可以進行不同分類,例如:應用場景、飛行平臺、控制方式、視距、重量尺度、任務高度、活動半徑等。無人機根據用途可分為軍用、工業級、消費級三大類,其中軍用無人機可分為靶機、偵查機、攻擊機、戰斗機等類別。消費級無人機主要用于航拍、娛樂等方面,專業級無人機是應用于農業植保、電力巡檢、安防等行業的無人機。
圖3-2:按用途對無人機進行分類??資料來源:智匯行業研究院整理
3、無人機產業鏈
無人機產業鏈上游行業主要為機身復合材料及基礎構件制造,下游行業主要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及總體設計與集成。軍用無人機用戶主要為軍方及軍貿代理商,主要受我國軍費安排、國際安全形勢、裝備采購計劃的影響。
圖3-3:無人機產業鏈? 資料來源:廣發證券,智匯行業研究院整理
3.2.2 當前無人機行業的市場規模
根據美國蒂爾集團2015年的市場研究報告預測,全球無人機未來十年內總產值將超過900億美元,其中軍用無人機占72%,消費級無人機占23%,專業級無人機占5%。
2018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達257億元,其中,軍用無人機123億元,民用無人機約134億元。
3.2.3 項目定位
3.3 軍用無人機高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1、無人機優勢凸顯,未來戰爭不可或缺
無人作戰飛機具有人員零傷亡、作戰性能優越、成本低等顯著特點,無人機與有人機相比具有使用經濟性好、設計性較強、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受到各軍事大國的青睞,促使其大力開展無人機技術和作戰研究。
2、多樣化任務需求牽引無人機研發持續升溫
軍事任務需求是牽引武器裝備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持續發展,除了傳統的情報、偵察、監視及察打一體等任務繼續提出更高要求外,還涌現出無人機研發的典型拓域性熱門需求,包括空中加油、空中運輸、海上監視、助推段反導及低成本可消耗型武器平臺等。
表3-2:多樣化任務需求? 資料來源:智匯行業研究院整理
3、軍用無人機已經開始從傳統的傳感器平臺向作戰平臺轉變
3.4 國內外軍用無人機行業情況
3.4.1 軍事無人機發展歷程及分類
1、軍用無人機發展歷程
軍事需求和技術進步的綜合作用使無人機不斷突破其功用、完善其譜系,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圖3-5:軍用無人機發展歷程??資料來源:長江證券研究所,智匯行業研究院
2、現代軍用無人機的結構和分類
圖3-6:軍用無人機系統結構? 資料來源:智匯行業研究院
軍用無人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無人駕駛、可重復使用、攜帶任務載荷的執行軍事任務的飛行器。一般都由飛機平臺系統、有效載荷系統(信息采集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圖3-7:軍用無人機分類? 資料來源:航天彩虹公司公告,智匯行業研究院
3.4.2 國內外軍用無人機行業發展情況
1、美軍遙遙領先,引領全球發展方向
圖3-8:美軍軍用無人機情況? 數據來源:Military Balance 2018,智匯行業研究院
圖3-9:美國防部預算對無人機投入及占軍費比例? ?數據來源:美國國防部,智匯行業研究院
2、我軍后起發力,已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目前,我國軍用無人機的整機研制生產單位主要包括各大軍工集團下屬單位、高校及民營企業。在無人機研制生產領域出現比較明顯的傳統軍工單位與民營資本互相融合的趨勢。
圖3-10:中國軍用無人機整機研制生產體系?資料來源:華金證券研究所、國海證券研究所,智匯行業研究院
3、我國無人機加速發展,高端型號不斷涌現
近年來我國無人機加速發展,特別是航空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傳統的軍工集團和軍工院校紛紛發力,成功研制出了“翼龍”系列、“彩虹”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和“長鷹”系列大型多功能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同時新型號不斷涌現。
4、國內參與無人機研制的生產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表3-3:中國軍用無人機總研制單位? 資料來源:智匯行業研究院
表3-4:軍用無人機行業重點上市企業情況?數據來源:Wind,智匯行業研究院
3.4.3 我國無人機行業發展痛點
3.5 中國軍用無人機市場情況分析
3.5.1 國防支出仍不斷攀升,中國軍用無人機內需旺盛
近6年來,我國國防支出預算復合增長率達12%,未來國防支出仍不斷攀升,作為軍工信息化裝備代表的軍用無人機必將成為國家投資重點。
3.5.2 地區局勢緊張促進無人機出口,外貿市場美以中三足鼎立
圖3-11:2010~2018年美、以、中三國軍用無人機出口量(駕)數據來源:SIPRI,智匯行業研究院整理
盡管我國軍用無人機研制起步晚于美國,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3.5.3 內需和出口協同,中國軍用無人機市場空間廣闊
在信息化戰爭的形勢下,無人機等新型裝備需求大幅提升,加上不斷擴大的安全問題、領土爭端,國內外軍用無人機需求不斷擴大。到2023年,中國軍用無人機整體市場空間預計將超過1200億元。
圖3-12:2015~2023年我國國內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億元)?數據來源:智匯行業研究院
3、細分類別無人機市場規模
領域 | 客戶群 | 需求量(架) | 市場容量(億元) |
偵查打擊 | 軍用、軍貿 | 20000 | 約20-30 |
對地攻擊 | 軍用、軍貿 | 5000 | 約20-30 |
軍用物資投送、運輸 | 軍用、軍貿 | 10000 | 約40-60 |
警用安防 | 國內、國外 | 10000 | 約40-60 |
民用物流 | 最后50km,邊遠地區海島、海上平臺 | 20000 | 約20-30 |
航空植保 | 植保服務公司(大面積規?;鳂I) | 5000 | 約5-7.5 |
消防 | 森林消防、災害 | 5000 | 約10-15 |
表3-5:細分類別無人機市場規模
3.6 行業市場分析結論
目? 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1.1 項目概況
- 1.1.1 項目名稱
- 1.1.2 項目性質
- 1.1.3 項目建設單位
- 1.1.4 項目簡介
- 1.1.5 項目選址
- 1.1.6 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 1.1.7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 1.18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2 項目編制依據
1.3 項目結論與訴求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2.1 項目建設背景
- 2.1.1 產業背景
- 2.1.2 政策背景
- 2.1.3 基礎配套背景
2.2 項目建設必要性
- 2.2.1 響應政策號召,為江蘇無人機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 2.2.2 深度軍民融合,打造無人機領域軍民融合標桿
- 2.2.3 踐行科技強軍,為我國國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3 項目建設社會效益
- 2.3.1 增加產值,帶動稅收
- 2.3.2 研發投入,打造品牌
- 2.3.3 增加就業,吸引人才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類及監管體制概述
- 3.1.1 行業分類概述
- 3.1.2 管理體制
3.2 無人機行業介紹及本項目定位
- 3.2.1 無人機的概念、分類及產業鏈情況
- 3.2.2 當前無人機行業的市場規模
- 3.2.3 項目定位:以軍用無人機研發制造為引領
3.3 軍用無人機高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3.4 國內外軍用無人機行業情況
- 3.4.1 軍事無人機發展歷程及分類
- 3.4.2 國內外軍用無人機行業發展情況
- 3.4.3 我國無人機行業發展痛點
3.5 中國軍用無人機市場情況分析
- 3.5.1 國防支出仍不斷攀升,中國軍用無人機內需旺盛
- 3.5.2 地區局勢緊張促進無人機出口,外貿市場美以中三足鼎立
- 3.5.3 內需和出口協同,中國軍用無人機市場空間廣闊
3.6 行業市場分析結論
第四章 公司介紹
4.1 公司介紹
4.2 管理團隊
4.3 專家顧問
4.4 技術團隊
4.5 戰略合作伙伴
第五章 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5.1 產業鏈分析
5.2 業務定位
5.3 產品介紹
5.4 產品競爭優勢
第六章 商業模式
6.1 商業模式
- 6.1.1 客戶細分
- 6.1.2 價值主張
- 6.1.3 用戶獲客渠道
- 6.1.4 客戶關系
- 6.1.5 關鍵業務
- 6.1.6 重要伙伴
- 6.1.7 核心資源
- 6.1.8 成本結構
- 6.1.9 收入來源
6.2 運作模式
第七章 戰略規劃
7.1 SWOT分析
7.2 核心競爭力分析
7.3 公司戰略思路
7.4 發展規劃
第八章 項目選址
8.1 項目選址
8.2 建設條件
- 8.2.1 地理條件
- 8.2.2 交通條件
- 8.2.3 自然資源
- 8.2.4 社會經濟條件
8.3 社會事業
8.3.1 科技
8.3.2 教育
8.4 選址可行性分析
第九章 項目建設內容
9.1 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 9.1.1 指導思想
- 9.1.2 基本原則
- 9.1.3 工程設計依據
9.2主要建設內容
- 9.2.1 產品線設計
- 9.2.2 建設內容
9.3 生產方案
9.4 項目設備方案
9.5 項目實施工期
第十章 環境保護
10.1 環保綜述
10.2 環境條件調查
- 10.2.1 大氣環境質量現狀
- 10.2.2 水環境現狀
- 10.2.3 噪聲環境現狀
10.3 影響環境因素分析及主要環境影響
- 10.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況
- 10.3.2 運營期污染物排放情況
- 10.3.3 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
- 10.3.4 運營期主要環境影響
10.4 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 10.4.1 環保原則
- 10.4.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0.4.3 運營期污染防治措施
10.5 環境評價與保護結論
第十一章 組織機構設置
11.1 組織架構
11.2 人力資源配置
- 11.2.1 勞動定員
- 11.2.2 工作制度
- 11.2.3 職工工資福利
- 11.2.4 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11.3 人員培訓
- 11.3.1 領導干部培訓
- 11.3.2 技術人員培訓
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2.1 投資估算依據及范圍
- 12.1.1 估算依據
- 12.1.2 估算范圍
12.2 投資估算
12.3 資金籌措計劃
第十三章 項目經濟效益測算
13.1 測算依據
13.2 財務假設
13.3 財務測算
- 13.3.1 收入預測
- 13.3.2 成本費用預測
- 13.3.3 利潤預測
- 13.3.4 現金流量預測
13.4 財務預測指標與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風險分析
14.1 市場風險
14.3 產品質量風險
14.3 技術風險
14.4 資金風
14.6 人才風險
第十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1 結論
15.2 項目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