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簡介
項目將通過建立黃茶良種繁育基地,不斷繁育適合本地栽培的品種,并在全區進行推廣,將黃茶培育成全區茶葉產業發展的拳頭產品。黃茶產業將形成本區域最具特色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大大提升那巴本地知名度。
二、背景與必要性分析
2.1 背景分析
2.1.1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圍繞做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支持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發改農經〔2016〕2257號)中指出十三五期間將大力支持用技術創新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與競爭力;支持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增強農業技術推廣能力;支持深入基層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解決農業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
2.1.2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19年1月,國務院在《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農發〔2019〕1號)中明確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特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社會幫扶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加大扶持力度。
2.1.3 廣西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積極推進“10+3”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頒發《2019年全區重大項目建設攻堅突破年活動實施方案》?!斗桨浮吠ㄟ^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農業農村快速發展,鞏固“三農”持續向好形勢。抓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打造一批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10+3”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中藥材、富硒農業、茶葉、水果、香米等特色產業。
2.1.4 防城區那良鎮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
防城區那良鎮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以獎代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增收。目前,那巴村已種植中草藥益智600畝。開展龍頭企業帶動,發揮示范引領效應。那良鎮以“基地+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進農產品精加工、精包裝等龍頭企業,同時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那良鎮不斷壯大大勉、太坪金花茶種植,那巴村中藥材、板蒙、那務果蔬等特色種養基地。
2.1.5 那良鎮那巴村農業發展結構單一,山地利用率低
那巴村位于那良鎮西北部,全村山地面積58000畝(八角、玉桂13000畝,松木、杉木1500畝,水果500畝);耕地面積1495.5畝(水田1244畝,坡地251.5畝),全村農業種植以水稻種植為主。山林面積廣闊,但山地利用率不高,其實用比率僅僅為25.9%。廣西作為茶葉種植大省,其氣候適應茶葉生長,因此,那巴村的茶葉種植將有待展開。
2.2 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2.2.1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大力發展防城區本地茶葉產業,全面落實產業扶貧,實現可持續扶貧長效機制,助力推進本地鄉村振興
2.2.2 開拓本地茶葉種植新品品種,敢為人先的模范帶領,開創本地農產品新方向
2.2.3 摸索本地區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并推廣,帶動周圍種植戶調整種植結構,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行業與市場分析
3.1 行業分析
3.1.1 國內茶葉行業整體處在向上發展軌道
1、茶園面積穩定增長
圖3-1:2010-2018年國內茶園種植面積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匯+研究院整理
2、茶葉產量穩定增長
圖3-2:2010-2018年國內茶葉產量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匯+研究院整理
3、茶葉出口情況向好
圖3-3:2013-2018年國內茶葉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智匯+研究院整理
3.1.2 茶行業種植結構分布
圖3-4:2017年國內茶葉行業種植結構分布? 數據來源:智匯+研究院整理
3.2 市場分析
3.2.1 國內茶葉市場需求表現強勁
圖3-5:2013-2018年國內茶葉市場消費量??數據來源:Wind,智匯+研究院整理
圖3-6:2017年和2018年茶葉市場規模??數據來源:Wind,智匯+研究院整理
3.2.2 飲茶群體不斷擴大,為茶葉市場提供了穩定的用戶基礎
圖3-7:2011-2018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人口構成?數據來源:《2018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智匯+研究院整理
3.3 分析結論
四、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
4.1 形成本地區黃茶種植示范基地,打造那巴村特色名片
4.2 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本地區精準扶貧
4.3 帶動農戶參與,普及科學種植技能,增加農戶收入,提高本地收入水平,為扶貧事業做出示范表率
4.4 提高當地生態環境保護